2018年3月23日 星期五

經濟16-02代理問題與公共選擇問題-選擇題

【四技試題】

B01.某位民意代表當選後未承諾政見,甚至利用職務謀取不當利益,徇私舞弊,這是屬於哪一種代理問題? (A)逆選擇 (B)道德危險 (C)遊說行為 (D)政府失靈。[99商業]

契約行為「後」是道德危險。

 

D02.何種投票方式是最理想的公共選擇行為,但在實務運作方面卻有執行上的困難? (A)多數票決 (B)高票決 (C)交換投票支援 (D)一致票決。[101商業]

一致票決是指獲得所有人一致贊同才能通過,只要有一個人不同意即被否決,在執行上最為困難。

 

C03.以下何者屬於競租(rent seeking)行為? (A)知名畫家梵谷畫作拍賣,因買家踴躍競標,成交金額創新高 (B)某企業宣布新型節能個人載具即將量產上市,相關產業股價上揚 (C)某團體向政府官員施壓行賄,保障其專屬獨享利益 (D)地方政府舉辦春季露天演唱會,以聚集觀光客增加地方收入。[105商業]

競租(鑽營):不正當的手段獲取獨占利潤。

 

B04.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公共選擇理論是由凱因斯所提出 (B)準公共財具有「共享性」與「可排他性」 (C)增加政府支出為擴張性貨幣政策 (D)中央銀行可藉由財政政策來影響經濟景氣。[108商業]

(A)公共選擇理論由布坎南(James McGill Buchanan)提出。(C)增加政府支出為擴張性財政政策 (D)中央銀行可藉由貨幣政策來影響經濟景氣。

  

D05.關於公共選擇理論與代理問題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行政部門的官員追求最大利潤 (B)行政部門的官員會有「競租行為」 (C)選民是代理人,行政部門的官員是委託人 (D)政治人物在當選之後,違背競選承諾,此種因政治人物與選民間資訊不對稱的問題屬於「道德風險(moral hazard)」。[112商業]

(A)行政部門的官員追求最大預算。(B)廠商或利益團體會有競租行為。(C)選民是委託人,行政部門的官員是代理人。

  

C06.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公營企業民營化可以達成所得分配更加公平以及縮短貧富差距 (B)自來水與電力具有共享性與不可排他性,屬於「公共財」,所以由公營事業提供 (C)利益團體透過政治獻金或是遊說,要求政治人物支持對自己有利的提案通過,稱為「競租」 (D)政府針對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課稅,是針對市場失靈中的「公共財」問題而有的對策。因為乾淨的空氣屬於公共財。[113商業]

 

【其他試題】

C01.公共選擇理論主要是在探討 (A)市場機能的運作 (B)國營事業的改造 (C)公共政策的制定與執行 (D)各種經濟制度的效率。

 

經濟16-02代理問題與公共選擇問題

16-2.1代理問題的意義

代理

意義

委託人支付報酬,委託代理人執行託付工作的行為。而調和兩者間關係的是契約。

代理人應在委託人的利益與目標下,貢獻心力,由委託人享有成果。

舉例

委託人

代理人

委託人目標

代理人行為

人民

政府官員

為民謀福利

為民謀福利或濫用公權力

選民

民意代表

為民服務

為民服務或為己圖利

老闆

員工

努力工作

努力工作或混水摸魚

股東

經理人

努力執行業務

努力執行業務或中飽私囊

原告或被告

律師

勝訴

努力辯護或虛應敷衍

代理

問題

意義

委託人與代理人之間利益發生衝突而產生的問題。

人皆有自利心與有限理性,即使有契約,卻隱藏投機行為。

產生

原因

1.誘因:代理人努力工作的誘因不足,不願全心全力投入被委託的工作。

2.風險:代理人對風險的偏好程度,影響代理過程的決策方向與執行。

3.資訊不對稱:請參閱經濟16-1.2.5資訊的不對稱。

 

16-2.2公共選擇問題的產生

16-2.2.1公共選擇理論(Public Choice Theory)

代表人

英國布萊克(Duncan Black)公共選擇理論之父

美國布坎南(James McGill Buchanan)

論述

1.公共選擇理論是一門介於經濟學和政治學之間的學科,它是運用經濟學的分析方法來研究政治決策機制如何運作的理論。

2.政治人物(Politician)對個人利益的追求,猶如一隻看不見的腳(Invisible Foot)在踐踏,帶來政府對個人的干預與對經濟的傷害,因而產生政府失靈的現象。

3.政治人物和任何個人一樣,也是追求私利的,為了贏得選舉,誇大政府支出增加能帶來的好處,卻低估龐大支出帶來的社會成本。布坎南要揭開無知的面紗,把政治人物的自私面貌呈顯出來。

 

16-2.2.2公共選擇問題

選民

對政治冷漠,只關心與自己有關的議題,出現非理性投票,影響公共決策品質。

政治人物

選前濫開政治支票,選後無法履行政見(逆選擇);不考量全民利益,徇私舞弊,接受遊說、賄賂(道德危險)

官僚

膨脹預算,造成國家資源浪費。

利益團體

政治鐵三角(Iron Triangle):官僚、政治人物、利益團體三者間互相交換利益的關係。

1.利益團體:透過遊說、關說與政治獻金,對政治人物或官僚施加壓力,爭取有利的決定。

2.政治人物:審核政府預算或立法,接受政治獻金,為利益團體遊說,以圖私利。

3.官僚:配合政治人物擬定政策與編列預算,未必以全民利益為優先。

競租

1.又稱為尋租(Rent Seeking)、鑽營。私利追求者與政府代理人之間資源交換問題。

2.尋租行為:以稀少資源去營造人為的稀少性,圖得人為獨占利益的行為。

3.布坎南認為,尋租活動分為三個層次:

 (1)對政府活動所產生額外收益的尋租。

 (2)對政府肥缺的尋租。

 (3)對政府活動所獲得公共收入的尋租。

 

16-2.2.3政府失靈(Government Failure)

提出者

美國麥肯恩(Roland McKean)

意義

政府採取各種政策工具與干預行動,以補救市場失靈的缺失,結果未符合預定目的,甚至出現反效果的現象。

原因

1.直接民主:投票悖論選民偏好,容易產生多數暴政之情況。

2.代議政府:民選首長及代表受到本身利益、時間及財務制度的影響,產生競租行為,制定不合理或不必要的政策,

3.科層體制政府:政府機關無成本觀念,預算受到民意機關控制,預算運用效率不彰,導致X無效率。

4.分權政府:政府的分權設計,造成政策處理緩慢,資源不公平分配

 

16-2.2.4公共選擇方式-投票法則

絕對一致決

議案須經全體投票人同意,才能通過,為最理想的投票方式。

只要有一人反對,議案就不能通過,淪為一人專制。

相對一致決

議案須獲得某比例以上大多數人同意,才能通過。

我國修憲案,須經立法委員1/4提議,3/4出席,出席人數3/4決議,才可立案提出。

簡單多數決

議案只要1/2以上的人同意,就可通過,為最常使用的投票方式。

高票決

議案只要獲得最多選票同意,就可通過,

 

16-2.3有效的監督

1.提高人民對公共議題的關注與參與。

2.制定陽光法案(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政治獻金法)端正政風,確立清廉作為。

3.建立良好、公開的預算制度,發揮預算功能。

4.建全監督機制,強化監督職能,防止濫權。

5.建立公平考核機制,誘導官僚努力工作,提升工作效率。

6.要求民意代表善盡監督責任。

7.對公營企業管理者採責任制,破除鐵飯碗的迷思。

8.善用輿論監督力量,遏止不法行為。